“云片波潾不见人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云片波潾不见人”出自明代阿籥的《滇南》。
“云片波潾不见人”全诗
《滇南》
明代 阿籥
吾家住在雁门深,一片闲云到滇海。
心悬明月照青天,青天不语今三载。
欲随明月到苍山,误我一生路里彩。
吐噜吐噜段阿奴,施宗施秀同奴歹。
云片波潾不见人,押不芦花颜色改。
肉屏独坐细思量,西山铁立霜潇洒。
《滇南》阿籥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滇南》是明代诗人阿籥创作的诗词作品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以及赏析。
滇南
吾家住在雁门深,
一片闲云到滇海。
心悬明月照青天,
青天不语今三载。
诗词以描绘诗人所居住的地方——滇南为开篇。雁门深处,安静宜人,一片悠闲的云彩伸展到滇海。诗人的心情如明月高悬照耀着青天,然而青天却不发一言,这样的情景已经持续了三年。
欲随明月到苍山,
误我一生路里彩。
吐噜吐噜段阿奴,
施宗施秀同奴歹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诗人渴望能够随着明月的光芒来到苍山之上,然而一时的迷失却使他错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。\"吐噜吐噜\"、\"段阿奴\"、\"施宗施秀\"等词语是一种音乐性的描摹,可能指的是某些人物的名字或者某种情景,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一步推测。
云片波潾不见人,
押不芦花颜色改。
肉屏独坐细思量,
西山铁立霜潇洒。
云彩像片片浪花,清澈而波潋不见人影。\"押不芦花颜色改\"的意思是诗人无法用文字描绘出芦花的真实颜色,显示出诗人的无奈之情。诗人独自坐在肉屏(一种坐具)上细细思量,远望西山,山峰挺立如铁,霜雪飘洒,显得清冷而潇洒。
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,以诗人的情感和思绪为线索,描绘了滇南地区的宜人景致以及诗人内心的悲喜交集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,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。诗词中运用了音乐性的表达方式以及意象的运用,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。